close
 

 

公設比計算

 
 

房地產隨著建商趁著旺季陸續推出新案,加上新成屋湧入市場,購屋氣氛熱絡,「衝動購屋」的比例增加,事後糾紛也常隨之而來。根據消基會公佈去年度十大申訴排行榜中,購屋類糾紛為1142件,高居第一名,也占全年申訴案13%,其中「公設比」是最常見的糾紛項目。

有些因建商涉及廣告不實,廣告中應有的游泳池、空中園、SPA等沒有按照之前的廣告訴求履行,游泳池甚至變成積水大池塘,發生消費者要向建商求償的事件。

一般所謂「公設比」包含大公、小公等區塊。「大公」是地下室、機電房、消防設備、走道、門廳等;而樓梯間、電梯、則屬「小公」的範圍。

王財旺表示,購屋時想要讓錢花得物超所值,精算公設比是一個好方法,以30坪的大樓為例,一般來說,公設比多在25%,如果買到公設比30%的房子,公設占去的坪數高達9 坪,以房價每坪30萬來看,多出來的5%公設比,就要花去45萬元。而這還只是一開始的購屋成本,購屋後每月公設的維護費用,又是另一筆花費。

在講究養生和休閒的時代,許多建案強調附設游泳池、健身房,甚至SPA、三溫暖、俱樂部等設施,豐富的休閒公設十分吸引人。房仲業者表示,購屋者在決定選擇這類高公設比的產品前,應先衡量自己的需求,也就是說未來是否真的會使用到這些設施。並且須留意各項設施是否有專責的維護單位,如果管理不佳,或根本沒人管理,設施使用率低、耗損率高,那麼這些休閒公設也只是徒增購屋成本。

常見的公設產權問題包括「將中庭花園誤以為公設面積」、「地下室公設面積全體住戶平均分攤」,以及「大樓地下室停車位面積縮水,將部分車道面積分攤給全體住戶」等,民眾購屋時最好向建商詢問清楚。

許多建商紛紛強打廣告、代言人,甚至推出贈品,吸引購屋者青睞。民眾購屋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,以自身的需求、經濟能力等作為考慮重點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公設比計算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